当前位置 主页 > 学习园地
小小油灯
时间:2017-12-08   游览量:
      小时候的乡下,夏夜里,我们一群小伙伴玩捉迷藏、玩打仗的游戏,玩累了,便歇在稻场边的条石上,对着月亮,一首首地唱儿歌,这声音可以在平原上传得很远,甚至现在我还仿佛清楚地记得几句:小老鼠、上灯台、偷油吃,下不来…。青油灯用的油,就是菜油,看来老鼠不光爱吃大米,也爱吃油。去年回老家祭祖,有一个仪式,用一个瓷碗,倒上小半碗油,青灯如豆,如梦似幻,让人禁不住想起父母健在的那些岁月。
      除了青油灯,上小学的时候,我们也用过煤油灯,是有玻璃罩的那种,能挡风,有个机关,可以调节灯芯的长度,调亮调暗,我记忆中,一家人常常是这样的:我伏在煤油灯下写作业,母亲在一边纳着鞋底,父亲在门口不声不响地收拾农具,煤油灯向上总连着一股子黑烟,屋顶被熏成油腻腻的一块块的黑,小屋更显得逼仄和暗,但是那灯光,现在看来,有一种遥远的温暖。
      听到过延安的朋友讲,革命纪念馆的展柜中,也陈列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,铁皮做的,表面涂着一层褐红的防锈漆,放的油不多,绵线的灯芯从煤油里浮出一小截,这煤油灯太矮,伏案写字的时候,需要在油灯下垫一个10厘米高的圆柱木头。它太普通了,延安时期,干部学生群众都用它,但是它又不普通,在这样一盏油灯的微弱灯光下,毛主席写了那么多光辉的篇章,比如《矛盾论》、《实践论》、《论持久战》、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等等,《毛泽东选集》一至四卷收录的159篇著作,有112篇写作于延安时期,其中就有40多篇在小煤油灯下写成的,可以说,在这样一盏普通的又不普通的灯下,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,点亮了中华民族的希望,指引了中国革命的航程。
       当年,美国记者斯特朗访问延安时,看到了一个细节,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在思考问题时,把灯光捻小,挥笔写作时,才将灯光捻大,所以他在《北行漫记》里讲:“共产党的负责干部,住着寒冷的窑洞,凭借着微弱的灯光,长时间工作。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,很少物质享受,但却住着头脑敏锐、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。”
感言:一盏青油灯照亮我的童年,一盏家乡的煤油灯照亮我的乡愁,从小家想到国家,想到延安的一盏小小的煤油灯,它既普通又非凡,呈现出一种艰苦朴素的精神,延安的一盏小小的煤油灯,它照亮了整个中国,并且精神的光将永远照耀下去。

在线咨询

在线客服

咨询热线

15365630615
0523-86235786
联系我们